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71.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如何识别城镇发展的不均衡,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已成为城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Voronoi图的空间剖分特性,将城市中心性强度作为权重引入模型,建立山西省地级市加权Voronoi图,分析其空间影响范围,以判断山西省地级市发展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利用Delaunay图发现城市“空洞”,结合道路河流等矢量信息,通过叠加分析识别出待优先发展城镇;通过常规Voronoi图和变异系数Cv值判断本文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发现,山西省太原市的空间影响范围较大,导致周边地级市东西部发展较为不均衡;繁峙县、灵石县、新绛县条件较好,可以优先发展;通过常规Voronoi图和Cv值验证表明,本文所得结论与实际检验相符合。  相似文献   
72.
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邵波  陈兴鹏 《干旱区地理》2005,28(1):136-141
中国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深居中国内陆,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其町持续发展状况受人关注。而可持续发展状况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问题,在西北地区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客观的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出指标体系中各项经济、环境指标因素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对西北地区各经济、环境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量化处理,得到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值;最后,引入经济、环境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西北五省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状况进行定量模拟.分析,得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青海省均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区域,陕西省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区域,甘肃省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环境损益型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属于严重失调衰退类环境损益型区域。  相似文献   
73.
魏焕卫  张勇 《岩土力学》2013,34(Z2):278-284
针对新型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假定沉降大于托换桩沉降范围内的坡顶建筑物荷载全部转移至托换桩,阐述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的工作机制,对支护结构的变形协调机制和荷载传递路径进行探讨,提出支护结构侧向变形、坡顶沉降以及托换桩沉降及内力的计算方法。参数及对比分析表明,相对传统的复合土钉墙支护,新型托换桩-土钉墙组合支护结构可以很明显地减小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随坡顶荷载的增加托换支护法中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的增速明显小于复合土钉墙的内力和变形增速,随微型桩水平间距的增加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都增加,微型桩嵌固深度的增加对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4.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判定标准,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线性加权模型和离差系数法分别计算出淮海经济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和淮海经济区、苏北鲁南豫东皖北四大板块和20个市的协调度,通过对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淮海经济区处于低经济发展阶段的高协调度阶段;(2)市域协调度多处于中级基本协调阶段;(3)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5.
城市人居安全反映城市社会中的与人们居住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影响状况。从城市人居环境的角度,提出人居安全的概念,并以大连市为例进行深入探讨。在研究大连市的人居安全和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协调度分析等方法,进一步探究两个系统之间的动态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连人居安全状况良好,可将1990-2004年的15年分3个发展阶段;大连人居安全与城市化之间关系密切,相关系数达到了0.960;大连市人居安全与城市化的协调度指数多在0.7-1.0之间,反映出协调度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76.
城市剖面分析的方法和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城市剖面概念。城市剖面主要反映了城市内部发展水平的差异。通过对城市剖面沿程的空间实体信息和行人社会属性信息的观测研究,可以定量分析城市内部发展过程,为研究城市演变、地域级差及空间扩展提供新方法。以大连市为例,选择长江路—黄河路为剖面线,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剖面各观测点的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分布,并对城市发展中的景观建设和社会人文两大系统的协调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沿城市剖面线可将大连城市划分为三部分:城市发展综合指数最高的城心地区;指数较高的中间市区;指数低于平均水平的外围市区。(2)大连市景观与人文两大系统的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城心地区、外围市区、中间市区。  相似文献   
77.
广东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钟霞  刘毅华 《热带地理》2012,32(5):568-574
依据2001―2010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环境方面的数据,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和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物理学中耦合协调度函数建模法,对广东省21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1市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提高,平均耦合协调度由2001年的濒临失调提升到了2010年的勉强协调水平;但各市旅游、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的发展程度各异,省内不同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珠三角地区发展的起点高、速度快,而粤北山区和两翼地区始终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2001年广州、深圳的耦合协调度得分分别为0.65、0.67,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揭阳、云浮得分为0.29、0.33,分别为中度失调水平和轻度失调水平。到2010年,广州、深圳的耦合协调度达到了良好协调的水平,而揭阳、云浮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78.
肥城市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肥城市国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目前肥城市土地资源高效整合利用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即人多地少、结构不合理和供需矛盾突出。在土地资源详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开展了以"一个挂钩、三大项目、一项改造"为重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理工作。有效提高了肥城市的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水平,大大促进了肥城市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9.
青岛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协调性视角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大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然后借助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计算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而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状况。结果显示:青岛市自2000年以来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生态环境;青岛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这一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基本处于失调状态,初步确定生态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化是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青岛市经济结构重型化、工业三废排放量大、资源和能源相对短缺以及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差异性的存在制约着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城区用电需求旺盛,建设变电站成了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而由于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进行,变电站的输变电设施占地与城市建筑间的占地发生了;中突。作者对城市变电站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